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包嘉成總結認為,我國汽車出口已經步入“快車道”,汽車出口呈現出“規模躍升”、“質量提升”和“貢獻上升”三大突出特點。
高質量發展特征愈加明顯
包嘉成表示,首先從規???,我國在加入“世貿”以后,2021年我國汽車出口量實現201.5萬輛,同比增長101.1%,2022年汽車出口達到311.1萬輛,同比增 長54.4%,連續兩年增長超過100萬輛。去年8月以來,我國汽車月均出口量站上30萬輛臺階。今年4月單月出口量已經達到37.6萬輛,在全球汽車出口規模排名榜上的名次不斷上升。并且這種增長是全方位的,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新能源車還是燃油車都呈現出高速增長。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增速最快,2020至2022年平均增速高達215%。
其次從質量看,我國汽車出口高質量發展特征愈加明顯。2021年以來的汽車出口高增長是由自主品牌引領的,形成了自主企業、獨資企業(特斯拉)與合資企業共同發力的局面。另外,出口產品單價持續上升,從2021年的均價8.8萬元上升至今年的12.8萬元。A0及以下級別車型的出口占比從2021年的43.2%下降到2022年的35.1%,而A級車占比則增長了8.7個百分點,來到55.8%。2022年,上汽、奇瑞、特斯拉、長安和東風排名我國汽車出口前五名。
從貢獻度上看,汽車出口的快速發展,對鞏固中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我國汽車出口在全球汽車出口金額中的占比達到6.3%。
六大挑戰值得行業關注
包嘉成介紹,當前我國出口市場布局不斷優化,整車出口目的國日趨多元化。其中對發達國家出口占比升至50%,“一帶一路”國家占比41%,其他經濟體占比20%。對自由貿易協定國家出口汽車享受零關稅或者低關稅,是出口的重要市場,占比為29%。
他指出,中國汽車出口的爆發式增長,來源于厚積薄發的中國車企抓住了劇烈變革的歷史機遇:全球疫情降低了傳統出口大國的供給能力,同時間接增加了市場對低價車的需求;低碳轉型,催生出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旺盛需求;國內車企已從單一產品貿易向技術與資本共同輸出的海外產業戰略布局轉變;我國新能源汽車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在全球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政策助力下,中國汽車出口和汽車產業走出去的信心更加堅定。
但是也應該看到,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發達國家不會輕易放棄。我國汽車出口將面對的挑戰主要將來自于宏觀環境、貿易保護、產品合規、穩定運營、市場競爭和品牌建設六個方面。比如在市場競爭方面,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供給方面加快布局,可能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造成一定沖擊。從貿易保護方向看,因為汽車產業是各國都相當重視的產業,所以出于保護本國企業的原因,一些國家可能對進口車設置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為本地產品提供補貼,并對進口車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因此要穩定和擴大汽車出口規模,我們必須直面挑戰、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